教堂臨環河路大門  南雅西路側門

   神的兒子耶穌降生,為救贖世人的罪,親自成為祭物,被以色列人的領袖勾結羅馬當權者,將他以"猶太人的王"這個罪名,釘死在十字架上。耶穌受難歷程從被抓捕、審判、親自背負沈重的十字架至受刑處髑髏地、釘十字架、被埋葬的過程即為"苦路"。為記念神子為世人贖罪,許多教徒們親赴耶路撒冷走過耶穌受難的旅程,甚至有些地方的信徒會在四旬節(耶穌受難日)期間,模擬當年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過程。大部份的天主教聖堂則以繪畫、雕塑或彩繪玻璃描繪十四處苦路歷程。       

 苦路走廊

當耶穌受難時,門徒們因懼怕被羅馬人抓走因而四散或拒絶承認耶穌;三日後耶穌復活升天並在門徒聚集時頒佈"大使命",命令門徒們分散各地去傳"愛的福音"。接受了大使命後的門徒們不再害怕,轉為積極勇敢的宣揚福音,即便被抓到牢裡仍然向獄卒及犯人們傳。首位殉道基督徒斯德望(或譯為司提反)在耶路撒冷殉難以降,二千多年來,教會中已有千千萬萬的人為基督捨身,這不但是歷史的陳跡,也是每一個時代的基督徒面對信仰的真理時,必須坦然以對的事。

    19位殉道聖人聖髑

元朝時義大利籍方濟會孟高維諾主教在北京開教,為第一位在中國正式宣教的天主教徒,但直到明朝才真正對天主教敞開了宣教大門。隨著東西方資源爭奪衝突加劇,不可避免的傳教士及當地信徒們常成了替罪羔羊,就中華殉道者而言,為信仰捨身就義的人數相當可觀,祇庚子年間被義和團殺害的就有兩萬多。為記念這些因堅持信仰而受難的殉道者,各地宣教士呈報教廷其殉道事蹟,被教宗正式認可宣聖後即"殉道聖人"。

中華殉道聖人紀念碑貴陽教區藍士謙主教簽發證實文件.JPG   

 

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(原聖若望天主堂)位於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西路二段25號,環境清幽花木扶疏,總面積約五百坪;係毛振翔神父自美募款,於民國 50年3月25日奠基興建,同年11月25日舉行落成祝聖典禮。聖若望堂為十字架形;前面有兩座鐘樓,上面各書「愛天主」、「愛國家」,塔頂與整個教堂瓦面、柱子彩繪,均採用我國宮殿式色彩,頗為壯觀。進入聖堂,見有月宮門,上為唱經樓,堂裡祭壇三座,兩旁紅柱雕刻對聯;「惟仁為安宅惟義乃天梯」、「讐敵不得擾兇逆莫之凌」;聖堂上下望去,雕滿虔誠禱詞和各種花紋。1997年6月15日孫志青副主教任華福堂主任司鐸期間,因板橋文化路拓寬,台灣地區第一座設香案與香爐的天主堂-板橋華福堂(中華殉道先烈紀念堂),拆遷併入板橋聖若望堂,2013年3月1日洪山川總主教批准板橋聖若望堂更名為「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」。

 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(原聖若望天主堂)  教堂外觀1  

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裡紀念的中華聖人,是從1648年第一位殉道聖人劉方濟神父,到1930年為主致命的高惠黎神父,共計一百二十位,代表四百年來的中國殉道烈士。為緬懷中華殉道聖人,每年的7月9日為中華殉道聖人的紀念日,並舉行中華殉道真福九日敬禮殉道聖人畫像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en16007 的頭像
    alen16007

    迷你熊的部落格

    alen16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